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跨域學習的高中生涯(謝岳霖同學)

ImgDesc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

謝岳霖同學出生在電機爸爸、國文媽媽這樣文理融合的家庭,媽媽指導他進入文學世界,豐富他的文化底蘊,爸爸則讓他對自然科學充滿熱情。十一歲前,岳霖家住在高雄,直到小學五年級時,因緣際會,媽媽得知雲林有一間雙語中小學,以語文為工具來培養人文氣質並探究科學真知,於是鼓勵岳霖去念,岳霖就單獨搭台鐵北上「境內遊學」直到現在。

岳霖將近七年的時光接受雙語教育的薰陶,他發現學校並不像國內一窩蜂的雙語熱潮,只是把英文或日文當成溝通的敲門磚,這間學校小學的數學與自然全部使用原文書,全英文授課的型態,讓他聽說讀寫都能上手。岳霖曾轉到雲林一所升學導向的私中就學,發現老師教法單一,使用傳統記憶法教導,多數同學課後還需要到補習班重學一次,完全升學導向的結果,反而打壞學生的學習胃口。

岳霖說:「我是個比較喜歡思索與討論的人,雲林這間雙語學校的老師不是單純傳授知識,而是丟問題給同學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尤其更重視學科整合,延伸學習與研究,每學期有融合各學科知識的資訊與圖表,並使用WebQuest專題報告。」這包括自然生態觀察與科學展覽實驗在內,從蒐集資料、文獻探討、小組討論到最後老師講解,讓岳霖發現每個人閱讀相同文章,所理解的內容都不盡相同。

尤其老師會再說明同學所誤解的文章內容,或修正錯誤的資訊,這讓岳霖更學習到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岳霖說:「雙語學校高中教會我的事情,莫過於從小就訓練我製作報告和上台報告的技能,製作專題報告時,我多數透過動手實驗和網路資料的統整來進行。」由於每次上課都會實作不同科目的實驗,讓岳霖對於自然科學有著濃郁的熱誠和興趣,使岳霖提早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志向。

岳霖發現,科學的真理與真相具有唯一性,但人文社會科學有不同的觀點與學說,每個人閱讀文學作品或學術論文,會有不同的感受與體悟。固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更要尊重他人的感覺,彼此傾聽,彼此分享,更要彼此討論接納不同的觀點。他個人更在科展實驗時,經歷三個月等待,感受到人應該如何在實驗失敗後,找到方法修正,最後整理資料時,再把資料簡潔且清楚的表現在三張海報上。

前一陣子的跨域自主學習課程中,岳霖和兩位同學製作精油和釀造美酒,從原物料開始做起。從蒸煮高粱,將小麥麴用成粉狀,和高粱均勻攪拌,經過幾個月發酵後,將釀造酒蒸餾,最後蒸餾出清澈的高粱酒。精油製作從採集葉子,接著剪成細狀,增加蒸餾接觸面積,會產出更多的精油量。這些自主學習過程,讓岳霖動手做出生活日用品,並了解其原理,這都讓岳霖在未來跨領域學習上更得心應手。

岳霖去年通過特殊選才,如願考上國立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他覺得大學的跨域學習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找出自己喜愛且適合自己的領域,尤其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更需要不同行業的跨域合作,才能創造出最有利的成果。他希望將心理學和資訊領域作為學習主軸,尤其這兩年來看見疫情導致罹患心理相關疾病的人口上升,岳霖希望未來透過AI科技的研究,來滿足民眾接受治療的需求。


 

瀏覽數: